毕协项目防范高处坠落专项整治安全培训纪实
当VR设备模拟的安全带突然下坠,3秒失重感传来的瞬间,参训人员额头渗出了冷汗。这不是惊险电影的特效场景,而是毕协项目防范高处坠落安全专题培训中的真实体验。为深入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安委办、国资委及集团公司三级部署要求,落实项目管理分公司《防范高处坠落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》,毕协项目将“生死教育”搬进培训教育现场,用科技赋能安全培训,为公路工程高空作业筑起双重防线。
VR“生死课堂”:让侥幸心理无处遁形
“以前总觉得‘系好安全带’是老生常谈,直到在虚拟场景里‘摔’了一次才明白,这条带子真是保命绳!”参训人员感慨道出了本次培训的创新突破。项目引入先进的安全培训系统,1:1安全带下坠保护等20+高危场景体验,通过体感下坠、触感反馈双重刺激,让学员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“亲历”高处坠落的全过程。
培训现场,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最新修订条款,对虚拟事故进行法条对照解读。“每次违规操作都对应着法律责任”,讲师通过VR场景分步演示,将“三违”行为与事故后果直观关联,彻底打破“没出事就是安全”的麻痹思想。这种“沉浸式警示”让13名参训人员深刻理解:在高空作业中,规范操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。
案例解剖室:从“别人的事故”到“自己的防线”
“这个案例里的安全绳固定点完全错误!”在案例分析环节,讲师展示的行业典型事故视频引发热烈讨论。培训精选近年来各工程建设领域高处坠落事故案例,通过事故还原图、责任认定报告等多维素材,深入剖析“踏板松动未检查”“临边防护缺失”等常见隐患的演化过程。
不同于传统说教,本次培训创新采用“情景溯源”,结合毕协项目实际施工环境,将事故案例中的风险点与项目的桥梁作业等施工场景逐一比对。“我们的盖梁作业平台防护高度是否达标?”“平台的安全通道设置是否规范?”带着这些问题,参训人员分组开展隐患排查推演,将他人的血泪教训转化为自己的安全认知。
实战校验场:理论过关+技能达标才是真本事
“安全带卡扣必须听到‘咔嗒’声才算锁紧,大家再检查一遍!”在安全体验馆实操区,培训老师正在严格考核防护装备穿戴规范。培训坚持“理论+实操”双达标原则,设置个人防护装备使用、应急避险动作、救援设备操作等实战科目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“保命技能”。
最终10名培训人员一次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,3名补考合格者获得培训合格证书。“不是走过场,是真能学到东西”成为大家的共识。项目还建立培训档案,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资格挂钩,形成“培训-考核-上岗”的闭环管理,真正让安全能力成为岗位准入的硬标准。
长效防护网:从“一次培训”到“全程守护”
“培训结束不是终点,而是安全管理的新起点。”项目办安全管理部部长表示,将以此次培训为基础,建立四项长效机制:定期开展产业工人培训班,组织开展VR场景复训强化记忆,每月组织现场安全操作抽查,设立安全意见箱收集一线建议。后续还将针对不同工种优化课程设置,让安全培训覆盖项目全施工周期。
从被动落实整治要求到主动创新培训模式,毕协项目用科技手段+制度保障,将高处坠落防范的“上级部署”转化为“工人自觉”。当每一位高空作业者都能敬畏生命、严守规范,当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能落到实处,毕协项目二期工程的建设之路才能真正成为平安之路。
安全小贴士:
高处作业牢记“三必须”
必须正确佩戴合格防护装备
必须先检查安全设施再作业
必须杜绝冒险蛮干侥幸心理